“蟹是故乡肥”-新华每日电讯
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
首页 >正文
2025

02/01

14:18
来源:
新华每日电讯2版 新春走基层

“蟹是故乡肥”

2025-02-01 14:18:19 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2版 新春走基层

  今年春节假期,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,在外打工一年的王建华刚回家,就赶紧来到太湖边的“庙港渔市集会”,准备买上一些大闸蟹。

  “好久没吃了,挺想的!”王建华说。

  走进渔市集会,花灯缀满栏杆,红绸映照流水,一排排晾晒的鱼干,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,泛着淡淡的金黄光泽。十几个红色的货摊随着古街巷绵延,湖风轻轻拂过,混着水产独特的香气,氤氲在集市上空。

  “一直以来,鱼干、大闸蟹等太湖风物,都是七都年味中不可缺少的。今年,为了进一步帮助村民增收致富,我们首次在吴溇水产交易市场举办了这场集会,效果很不错。”吴溇村党委副书记孙佳颖表示。

  集会现场人头攒动,还吸引来不少游客。豆美人大闸蟹摊位摊主陈娟正热情地介绍着自家的螃蟹。“我早上6点就到这里了,得抓住螃蟹销售的‘黄金时期’。”陈娟说。

  几年前,陈娟还过着“湖里漂”的养蟹捕鱼生活。随着湖区“退蟹还湖”政策深入推进,陈娟“上了岸”,在水产交易市场租了个摊位,有时还会靠电商直播卖水产品,生意红火。

  随着太湖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推进,在政府引导下,以往大闸蟹围网养殖区变成了如今的生态养殖示范园区。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,总规划面积约达2.7万亩,其中核心区达4255亩,太湖蟹年产量达575吨。

  “养殖用水是采用直通太湖的陆家港引太湖水进入养殖池塘,池塘里模拟太湖水下野生环境,种植水草、投放螺蛳等,保证螃蟹的生长。此外,养殖尾水经专门净化处理后再进行排放。”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负责人蔡静静表示。

  冬日的浦江源,时而有水鸟掠过上空,清风吹动,芦苇飘扬。在联众蟹业专业合作社,挑膏师朱少林正在对螃蟹进行分级挑选。

  “是怎么挑的呢?”围观的人们发出疑问。

  “靠肉眼,靠手感。”朱少林笑着分享了秘诀,“蟹关节发红为佳,有坠手感的说明黄多膏满……”

  在联众蟹业的负责人卢国丰看来,如今发展生态养殖,面积小了,更要注重提升品质。“首先要投放一定的肥料,让水达到适合螃蟹生长的营养条件。投放以后,先给蟹苗吃颗粒饲料,喂一段时间以后,我们会把冰鲜海鱼和玉米混在一起,喂给螃蟹吃。”

  卢国丰解释道,植物性“饲料”可以增加大闸蟹的饱满度;肉食性“饲料”,则会让蟹肉中的纤维氨基酸高于常见大闸蟹,蟹黄更加丰腴,蟹肉更为清甜。

  此外,温度控制、水草清理、病虫害防治等都会影响螃蟹生长,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。“假如一桌有20个螃蟹,只要一两个质量不行,那么这一桌螃蟹就全毁了,‘一损俱损’。”卢国丰说。

  随着电商物流的发展,七都人在全国各地都能吃上大闸蟹了。“在外打工的时候买过几次,好吃是好吃,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。”王建华思忖着,“可能是回老家都是过年吃,承载了团圆、亲情,还有一点乡愁。”

  “毕竟,‘蟹是故乡肥’嘛。”王建华笑了。

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邱犇)

责任编辑:冯明
关键词:螃蟹,太湖,大闸蟹,生态,王建华,陈娟,集会,生长,投放,饲料
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